发布时间:2025-04-23 作者: 行业新闻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电力设备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2025年马上就要来临的技术与市场关键节点,配电网络的扩容亟需提上日程,而直流输电技术将是未来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本文将深入剖析电力设备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市场现状、技术发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带您走进电力设备行业的新世界。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光伏装机量的完成率惊人地达到了114%。这一数据不仅远超预期,更在一方面推动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电网消纳能力不够的问题,尤其是在三北地区,伴随外送通道的建设滞后与南方分布式新能源的迅猛增长,配网络承载能力的不足日益显现,这使得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受到威胁。由此,配网的扩容与技术的升级成为迫在眉睫的第一个任务,必然的联系到新能源的有效消纳,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
随着分布式光伏与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新兴能源形式的快速渗透,现有的配电网络亟需重构以满足未来需求。近年来,配网对电力设备投资的占比持续下滑,有数据信息数据显示,其容载比已经回落至十年前的水平。以内蒙古为例,预计到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总量将达到1.35亿千瓦,远超传统火电规模,而本地电力消纳仍依赖于源网荷储的协同机制。虽然新兴的绿氢与绿氨等场景为消纳开辟了路径,但规模替代仍未实现。
政策层面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意见”已精确指出,配电网络必须向“柔性化、数字化、互动化”的方向转型。以杭州为例,作为国内第二个用电量破千亿的省会城市,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电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成功将477座变电站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且投运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高负荷区域提供了宝贵的扩容经验。
在技术迭代方面,国家电网近期申请的“光明电力大模型”商标,可能将为配网的智能化提供底层算法支持,优化负荷预测与分布式能源的调度机制。同时,若干配网设备的制造企业也已开始布局数字化解决方案。例如,金盘科技依托过硬的电力设备供应能力,致力于为风电与储能等领域提供关键设备,力图提升配网的整体能力。
尽管2024年直流特高压开工量有下降趋势,但长远来看,其需求与发展的潜在能力并没有受一定的影响。随着新能源外送需求的增加和远海风电开发的推进,直流输电技术正朝着更高电压等级、更低损耗的方向不断演进。目前,LCC(电网换相换流器)与VSC(电压源换流器)两种技术路线的竞争愈加激烈。前者适合进行大容量且远距离的输电,但其对强交流电网依赖相对来说比较强;而后者虽然具备孤岛运行的能力,很适合应用在海上风电等场景。
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工程的开工,意味着中国在跨区域输电通道的扩容上仍在持续推进。技术攻关方面,柔性直流(如SLCC)在远海风电的输送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以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项目为例,其所采用的全嵌岩基础技术实现了零补贴的平价并网,但是其配套输电方案仍然需要适应高频波动性电源带来的挑战。
从市场端来看,特高压设备制造商正加速国际市场的布局,比如中国西电、思源电气等企业借助国内项目经验,积极竞标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的高压直流工程。同时,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光伏基地计划在2025年并网,预计将对应相应的外送通道建设,这不仅将检验各种技术路线的协同能力,还将为全球高比例新能源电网提供重要借鉴。
综上所述,电力设备行业在2025年迎来其技术与市场的关键抉择,配网扩容与技术升级是逐步推进的新趋势,而直流输电技术路线的选择则将直接影响未来市场竞争力。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融合,将推动电力设备行业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高效消纳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面对全球能源转型的机遇,我们应积极探索与实践,为建设更安全与灵活的电力体系而努力。
开放式讨论:您认为,在电力设备行业的转型中,哪一些原因将对未来趋势产生最为深远的影响?我们诚邀各位读者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与见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