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5 作者: 新能源产品
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启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乌冲突彻底颠覆了现代战争的规则,打破了我们以往对于战争的固有想象。过去,当人们提到战争,脑海中浮现的总是坦克的轰鸣声、战斗机的呼啸声以及士兵们在战场上英勇冲锋的画面。然而,今天的战争却大不相同,科技,尤其是无人机,慢慢的变成了了战场上的新主角,彻底改变了战斗的方式。
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的负责人鲁斯兰·普霍夫在冲突初期便指出,这场战争将会重新定义战争的面貌,甚至比二战后任何一场战争都要深远。全球的军事专家和军方都在重视这场冲突,从中学习新的战术和技术,因为这场战斗在技术革新和战术发展方面的变化如此迅猛,已经影响到了未来战争的走向。
在战场上,乌克兰军队运用小型无人机,特别是那些改装过的商用无人机,精准打击俄罗斯的坦克和阵地,这一战术使得乌克兰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对俄罗斯造成巨大的打击。与之对抗的是俄罗斯使用的伊朗提供的Shahed无人机,数量庞大,每周的发射量在2024年9月从200架迅速增加到超过1000架,到了2025年,这种密集的投放已成为常态。尽管这些无人机的成本较低,单架价格仅为2万到5万美元,但其效果却让乌克兰不得不动用昂贵的防空导弹来进行拦截,这样一来,俄罗斯在经济上的优势便得到了体现。
然而,乌克兰并未止步于此。随着冲突的持续,乌克兰开发了能够飞行800公里、打击俄罗斯本土设施的长程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不仅仅可以精准打击俄罗斯境内的炼油厂和军火库,还在2025年1月成功迫使俄罗斯一家大型燃料终端停工三天,造成了数周的出口停滞。面对乌克兰的进攻,俄罗斯也迅速作出回应,推出了Garpiya-A1长程攻击无人机。这款新型无人机由中国专家设计,在中国工厂生产,搭载中国的发动机和电子组件。这一事实表明,无人机战争不仅仅是单一国家的较量,更是全球供应链的竞争。
除了陆战,海战也因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而发生了剧变。乌克兰利用海上无人机多次击沉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军舰,迫使剩余舰艇撤离克里米亚。2025年1月,乌克兰的导弹武装海上无人机摧毁了俄罗斯的数架直升机,5月初又利用装备防空导弹的海上无人机成功击落了两架俄罗斯战斗机,这一事件被认为是全球首例证明无人机跨领域作战的实际应用。为了应对这一威胁,俄罗斯开始加强无人机的数量和性能,提升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并在库尔斯克上空投放弹药。
随着战争的深入,电子战成为了双方博弈的重要战场。为了应对敌方的干扰,乌克兰工程师研发出了能够频率跳变的无人机,自动切换信号避免扰。俄罗斯则依赖本土的Orion和Lancet无人机,但受到西方制裁的限制,无法大规模生产,只能从伊朗和朝鲜进口有关技术和产品。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制裁并未如预期般导致其经济崩溃。俄罗斯通过与第三方国家合作,巧妙规避了制裁。例如,从中国进口电子部件与发动机,从伊朗获得无人机技术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俄罗斯的武器系统中大约80%到85%依赖进口电子元件,而这些元件大多来自美国、瑞士、荷兰、台湾和日本等国家。即便如此,西方国家的制裁却依然存在很明显的漏洞,俄罗斯在这些国家的技术帮助下,能够继续推进战争。
制裁并未压垮俄罗斯经济,反而激发了其寻找替代方案的能力。根据报告,俄罗斯的经济损失已达1.3万亿美元,而战争的直接支出已超越2500亿美元,军事开支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进口成本大幅度的增加。然而,俄罗斯通过设立壳公司和利用第三国的贸易渠道,仍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维持其经济运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追踪和制裁行动也在一直在升级,尤其是在2025年7月,欧盟提供了新的导弹系统,以应对俄罗斯的无人机攻击。
全球格局因这场冲突而发生了深刻变化。芬兰和瑞典先后加入北约,而乌克兰则持续推动与欧盟和北约的融入。与此同时,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扮演着调解者的角色,避免全面卷入对俄罗斯的制裁。其他几个国家,如以色列和一些南方国家,则保持中立,并未参与经济制裁。美国与欧洲的关系一度因援助问题而出现裂痕,尤其是在2024年大选后,特朗普上台并暂停了对乌克兰的援助,虽然最终恢复,但焦点转向了全球稀土资源的竞争。
至2025年7月,特朗普计划对那些继续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征收重税,而中国和印度则未做出任何让步,这加剧了西方与其他几个国家的分歧,世界似乎再次步入了冷战时期。而朝鲜的参与则使得南韩和美国的联盟关系逐步加强,朝鲜的军事行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这场冲突使得全球各国对供应链的独立性愈加重视。俄罗斯加强了本土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坦克的生产上,而乌克兰则依赖西方援助,尽管面临许多挑战。欧洲的火炮生产线受限,不足以满足战场需求,乌克兰因此转向本土制造无人机,并将目标定为每天生产千架无人机。
随着2025年8月俄罗斯继续向东推进,并占领托列茨克大部分地区,乌克兰加强了对青年志愿者的训练,特别是无人机操作员的培养。战争已确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双方的伤亡人数激增,总计超过百万,全球的目光集中在这一场持续三年半的冲突上。无人机已成为战场的主宰,而技术竞赛和外交谈判将决定未来战争的走向。
这场冲突不仅是火力的对抗,更是技术、经济、外交以及全球联盟博弈的综合战场。在这场战争中,无人机的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逐渐暴露,国际间的分歧愈发明显,战争的本质已不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抗。